北京首例比特币“挖矿”合同案二审维持原判
来源:@京法网事 近日,挖矿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比特币“挖矿”合同纠纷二审案件。北京比特币合北京三中院认为,首例审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国家金融安全,同案以电力资源、持原碳排放量为代价的挖矿“挖矿”行为,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碳达峰、北京比特币合碳中和目标相悖,首例审与公共利益相悖,同案认定“挖矿”合同无效。持原 2019年,挖矿某公司与某区块链公司签订系列合同,北京比特币合约定某公司委托某区块链公司采购、首例审管理微型存储空间服务器(即“矿机”)、同案提供比特币“挖矿”的持原数据增值服务并支付增值服务收益,某公司向某区块链公司支付管理费用。合同签订后,某公司向某区块链公司支付1000万元人民币,某区块链公司购买了“矿机”,并与第三方公司签订委托合同。合同签订后,某区块链公司向某公司支付18.3463个比特币作为数据增值收益,此后未再支付任何收益。某公司多次催要无果,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某区块链公司交付比特币,并赔偿服务到期后占用微型存储空间服务器的损失。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挖矿”协议因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应属无效,判决驳回某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某公司不服,提起上诉。 北京三中院认为:比特币及相关经济活动新型、复杂,我国监管机构对比特币生产、交易等方面的监管措施建立在对其客观认识的基础上,并不断完善。对合同效力的认定,应建立在当下对挖矿活动的客观认识的基础上。 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扰乱经济金融秩序,滋生赌博、非法集资、诈骗、传销、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国家金融安全。以电力资源、碳排放量为代价的“挖矿”行为,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悖,与公共利益相悖。相关部门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认定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有利于保障我国发展利益和金融安全。从“挖矿”行为的高能耗以及比特币交易活动对国家金融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影响来看,涉案合同应为无效。双方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既应遵守市场经济规则,亦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我国5G基站总数达225万,三大运营商5G套餐用户数破10亿
- 高启强真的能把人“教坏”么?
- “一揽子”惠民措施激发旅游活力 节后出行热度不减
- 期指持仓大幅回升 涨势略有放缓
- 广东:前10个月经济数据出炉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3%
- 泸州老窖的野心:内部早有“茅五泸”的叫法,甚至有人提出“泸五茅”
- 美国宣布!“有史以来首次”
- 跨界光伏的上市企业2022合计预亏超百亿,有的靠光伏业务扭亏为盈
- 中央财办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会见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艾伦
- 全面注册制掀开资本市场改革新篇章
- 考个证挂靠企业能赚大钱?新骗术!
- ChatGPT带火概念股,斩获四个涨停板的汉王科技有多少真材实料?
- 合众思壮股票索赔:信披违法拟受处罚 投资者索赔须知
- 双集中供地模式迎变
- 午盘:美股涨跌不一 Meta推动纳指走高
- 连续两天,解放军演练“南北包夹”台湾?
- 面对疫情如何保供?北京海淀建起120家生活必需品应急网点
- 南宁35人被终生禁驾丨附完整名单
- 央行今日开展2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安信国际:维持康方生物-B买入评级 目标价58.9港元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