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时代终结!知名品牌停止开发单反相机?最新回应
又一个大时代即将结束?时代 据日媒报道,“百年相机巨头”尼康公司宣布退出单反相机,终结知名最新60年的品牌单反相机事业结束了。消息一出,停止网友一片哗然,单反不少人表示,相机“时代的时代眼泪,又一次见证历史。终结知名最新” 但随后尼康公司在其官网回应,品牌上述消息仅为猜测,停止并非尼康官方发布。单反尼康将继续生产、相机销售和支持数码单反相机。时代 日媒:尼康将停止开发单反相机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终结知名最新尼康公司宣布退出单反相机,品牌60年的单反相机时代结束了。不过尼康还会继续生产和销售现有的单反相机型号,尼康的重点会放在无反相机的开发上,会引入最新的技术,比如人工智能(AI)技术或者图像处理技术。 至于为什么会退出单反行业,报道中提到,由于智能手机拍照的进步影响了相机行业。 相机还是手机?网友吵翻了 如今,随着手机拍照功能越来越强大,不少人认为手机拍照对于日常生活已经非常够用了,停止开发单反也是时代的趋势。 但也有人认为,“手机再怎么好,都不如单反的画质经得起考验。”“停止开发单反是因为无反,和手机的关系没那么大。”“时代的眼泪,又一次见证历史。” 尼康回应:消息仅为猜测 不过,尼康日本随后在其官网回应,有媒体报道尼康已经退出单反相机的开发的消息是猜测,并非尼康官方发布。尼康将继续生产、销售和支持数码单反相机,同时希望客户可以继续安心使用。 不过,此前尼康结束单反相机生产的消息便不绝于耳。据日本共同社此前报道,日本相机巨头尼康将于2021年结束数码单反相机机身在日本国内的生产。作为结构性改革的一环,尼康将把日本国内唯一一家生产相机机身的宫城县工厂的生产转移至泰国主力工厂。目前在相机市场仅剩下、、尼康等品牌。 报道称,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摄像头的性能提升,数码相机市场大幅萎缩。此前已有柯达、奥林巴斯一众相机巨头陆续宣布退出相机市场。 据了解,尼康创立于1917年,作为“百年企业”一直是“日本制造”的代表性企业。依托于自身在光学领域的技术经验,尼康于1948年开始生产相机,曾一度与佳能、蔡司共同垄断了全球高端相机市场。2017年10月30日,尼康中国正式对外宣布,该公司将停止位于无锡市的子公司尼康光学仪器(中国)有限公司的经营活动。与此同时,负责生产尼康数码相机以及数码相机配件的工厂也将停产。 单反or无反? 单反相机、无反相机差别在哪?这个问题把不懂数码产品的基金君难住了。公开资料显示,无反相机即无反光板相机,也称半透镜相机,俗称“微单”。无反相机与单反相机的区别在于有无反光镜。 单反相机的最大特点是,利用机身内部的反光镜把经镜头进入的光线分开。光线被传送至记录拍摄物体的摄像传感器及摄影者观看的取景器等,同时还被传送至AF(自动对焦)专用的相位差传感器。因为该相位差传感器可向拍摄物体高速对焦,所以单反相机比普通相机的拍摄速度快,不会错过希望拍摄的瞬间。 不过,单反光镜需要一定的配备空间,这也是阻碍单反相机小型化的最大原因。因此,希望通过去掉反光镜来克服单反相机“大而重”缺点的便是无反相机。 单反相机全球出货量断崖式下跌 近期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数码单反相机的出货量在5月份出现断崖式下跌。近期日本相机暨影像产品协会CIPA公布2022年5月全球数码相机出货数据显示,数码相机销量只有63.7万台,同比减少10%,连续10个月下滑。 预测2022年单反相机和无反相机出货将达到529万台,无反相机现在占可换镜相机出货金额的 83.5%。无反相机的销售台数是单反的1.4倍左右,且在金额上无反是单反的约3.4倍,整体来看无反相机单价要高出许多。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欧洲债券市场遭遇大幅抛售,可能演变成债务危机吗?
- 著名财政学家韩英杰逝世,享年92岁
- 从200元降至3.4元后 核酸检测公司们不赚钱了
- 机构两天浮亏400多亿!顶流基金经理“折戟”海康威视,股民也“肉疼”!
- 美联储主席的“感悟”吓坏市场
- 超越宁德时代,总共分几步
- 又现“A吃A”:紫金矿业要拿下龙净环保控制权
- 盛松成: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二季度
- 建还是不建?台媒关注台积电是否在美设3纳米晶圆厂
- 抖音IPO猜想背后的隐忧
- 稳字当头 干在实处•权威访谈丨持续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 寺库被冻结100万股权,消费者曾指其不发货不退款
- 美前财长:美国应专注于建设自身经济实力,而不是攻击中国
- 富滇银行昭通分行3宗违法被罚115万元 分行行长被警告
- 辽沈银行营收亏损4.74亿背后,360天存款年利率达4.81%
- 衢州一金店遭劫,店主:两男子持刀抢劫,损失达60万元
- 中国游戏企业在中东“淘金”:当地收入占比超4成
- 闻令而动 亮明身份 冲锋在前——记大上海保卫战中的广大党员干部
- 约旦外交部谴责发生在苏伊士运河东岸的恐怖袭击
- 疫情扰动下,如何稳经济大盘?——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建议集锦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