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年轻人更容易被电信诈骗?别不信 真是这样!

年轻人更容易被电信诈骗?别不信 真是这样

时间:2025-07-09 16:31:11 来源:簸土扬沙网 作者:休闲 阅读:923次

原标题:年轻人更容易被电信诈骗?年轻别不信 真是这样

提到电信诈骗,很多年轻人容易掉以轻心,人更容易觉得自己肯定能一眼看穿骗子的被电不信骗局。然而近日,信诈据国家反诈中心公布数据显示,骗别在2021年电信网络诈骗的真样受害者中,18岁以下占比2%;18至35岁占比65.5%;36至59岁占比31.3%;60岁及以上占比1.4%。年轻从数据上看,人更容易最熟悉互联网的被电不信年轻人居然更容易被骗?这是为什么?

1

年轻才容易个人信息“裸奔”

根据公安部的数据,如今电信诈骗的信诈手段早已经“加速迭代”,分工越发精细。骗别年轻人使用网络时间长,真样留下的年轻信息多,更容易“裸奔”从而被犯罪分子盯上。人更容易站在旁观者的被电不信视角上看,很多骗局听起来都非常“儿戏”,非常容易看破。

但是被害者往往面临的是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针对被害人“量身定制”的诈骗剧本。当对方精准地说出你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习惯后,骗局就变得难以辨识了。

2

年轻更容易成为目标

根据上海市公安局的数据,2021年在上海的年轻群体最容易中招的骗局主要是下面几类:

兼职刷单类诈骗之所以成为年轻人受骗最多的套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年轻人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同时网络上消费诱惑多。年轻人想要赚快钱,才会落入诈骗陷阱。

而高校中很多高学历学生被骗,还可能因为自己太自信了——“我这个学历,还有什么骗子能骗到我?”

△2021年3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博士生被骗十多万元,登上微博热搜。

除此之外,小编不怕丢脸,作为一个大学时“失足”过的过来人,结合我个人经历来讲,年轻人还有一个容易中招的特质:那就是遇事喜欢自己一个人扛。很多的骗局,其实只要被害人和身边的人商量一下很容易就会看破了,而年轻人爱面子,遇到处理不了的问题不愿意求助,而这往往正中骗子的下怀。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否正在遭遇电信诈骗,把手机放下,和身边的人聊一聊,很多时候就能救你脱困。

3

国家反诈在行动

这两年,国家已经出台多套重磅举措严打网络诈骗。公安部已经建立了快速止付冻结机制,2021年,共紧急止付群众被骗款3291亿元,正在打款的150万名受害群众免于被骗。工信部排查处置涉诈高风险电话卡9700多万张。最高法去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2.5万余件。

但不论如何,在电信诈骗面前没有所谓的“免疫人群”,被骗的人也不全是所谓的“笨蛋”,日常生活中始终要保持警戒心。公安部的《反诈骗灵魂8问》建议收藏一份在手机里,每天上网前看一遍,遇到不会处理的问题多向身边人求助,才能和诈骗套路彻底说拜拜。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 茅台“不乱来”,五粮液“不缺钱”
  • 渡远户外IPO:去年欧美港口堵塞、集装箱滞留码头,致存货余额大幅增长
  • 跨境支付行业调查:机构各有“地盘”各司其职
  • 前5月深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4.9% 延续快速恢复态势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连续3年运行在万亿区间
  • 买房门槛降至历史低位 入市迎来“窗口期”
  • 配置黄金资产并不一定能抵御通胀
  • 半年增速未过线 特斯拉年销目标遇考
  • 未来全球面临“失落的十年” 中国将成为最好的市场
推荐内容
  • 希捷科技下调Q1营收预期 拖累西部数据一同被Benchmark降级
  • 近五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动能加速释放
  • 王宏远:未来全球面临“失落的十年” 中国将成为最好的市场
  • 打新赚钱效应继续,信邦智能中一签大赚1.77万元,本周这六只新股“亮相”
  • “贷款中介”出没!官方提醒:认清违规转贷隐藏风险
  • 汇丰人寿拟增资6.35亿元 注册资本金将增至16.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