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明星资本融资12亿,又一独角兽陷入裁员自救
【猎云网北京】7月6日报道(文/吕鑫燚、背靠盛佳莹) 年初的明星裁员风波还未平息,近日普渡科技创始人张涛又现身表示裁员才刚刚开始。资本 7月4日凌晨,融资入裁普渡科技创始人张涛发布全员信,亿又员自信中写道为了公司活下去,独角经过长时间的兽陷讨论,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背靠决定,对公司业务和团队做一次瘦身。明星 实际上,资本自2022年2月起,融资入裁关于普渡科技裁员风波的亿又员自讨论便不绝于耳。当时网传的独角裁员比例是30%,预计波及范围千人。兽陷至今为止,背靠普渡科技尚未对年初的裁员消息发表过回应。张涛发布全员信后,猎云网曾向张涛联系求证,截至发稿前暂未得到回复。 这场风波要从2021年5月,普渡科技员工人数“大跃进”讲起,那段时间普渡科技刚拿到C轮10亿融资 ,大量资金的加持下普渡科技快速攻城略地、招兵买马,传闻员工数量从300人扩充到年末3000人。 那时普渡科技还曾传出过预计2022年港交所上市的消息。 世事难料,去年此时还在全力奔跑的普渡科技,最近爆出要计划短时间内将人员缩减至300人左右,也就是说回到C轮融资前的员工规模。从人数变化来看,这是商业场上泡沫涌起和去泡沫的过程。对于普渡科技自身来说,黄粱一梦跑马圈地后,要像张涛所说的一般回到商业本质了。 至于普渡科技为何走到今天,更多的还是指向公司管理和业务问题。可值得深思的是,普渡科技一戳就破的泡沫,背后又预示着普渡发生了什么? 不止一次裁员 普渡科技的问题其实早已显现。 年初时,就有人爆料称全公司正在开始一轮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或达30%,试用期和2-3个月内的新员工几乎全部被裁。当时也有自称是普渡技术工程师的员工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自己被裁。 这一点在张涛的全员信中也得到侧面印证。 他在信中提到,去年底自己和公司管理团队就在深刻思考“如何过冬”的问题,而后做了一些业务和人员的“瘦身”调整,包括即将到来的这一次。有传闻称此次将涉及全部门,“除了送餐基本盘,其余的全部砍掉。”包括应届生全部被裁。 在社交平台上,有多人表示自己被普渡科技毁校招三方。 在 2022 年 1 月普渡科技发布一篇张涛的访谈文章中,张涛当时提到公司现有员工 2000 多人。但在这之后不久普渡科技就开始在全国二十多个城市裁员,据传截至2月中旬已离开 800多人。 有人在社交平台上爆料,普渡科技这次裁员离不开过去一年大规模扩张。 过去一年,普渡在半年内相继完成C轮系列融资,融资金额高达10亿元 ,投资方包括美团、投控资本、红杉中国、投资、大湾区共同家园发展基金等一线投资机构和互联网大厂。 在C轮系列轮融资后,传闻普渡科技员工规模扩大 10 倍至 3000 多人。而本次裁员后,这个数字可能小于1000,甚至只留下五六百人。这意味着,此次裁员规模或将达到千人。 截至目前,普渡科技尚未对此次裁员规模做出回应。 从管理不应过于完美,到承认管理失误 今天普渡科技的大刀阔斧裁员,反映的是普渡科技在商业运作中出现的差错。 至今为止,普渡科技的收入还是以融资为主,自身的自造血能力较为薄弱。纵观普渡科技的融资历程,自成立以来,除2019年外,一直保持着每年融资一次的频率,背后集结了一众明星投资机构,累计融资超12亿元。大量的资金涌入,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可能并不完全是好事,有时也会变成烫手山芋。毕竟还没等自己能挣钱,就要面对如何花钱的问题。 普渡科技选择将钱花在市场,起初仅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销售的机器人企业,转身投入到下沉市场,一路从盐城、唐山、绍兴走到桂林等。普渡科技所处的机器人赛道本身主要市场就集中在一线城市,还未等全拿下一线城市的市场,便投入到对机器人需求不高的下沉市场。这对于普渡科技的业务范围而言,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此次普渡科技裁员范围涉及25个城市网点,从中也能看出。 在市场方面,普渡科技自2019年开始出海,根据官方表示目前已经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如此快速的跑马圈地,必定会消耗更多资金和人力成本。根据多方招聘信息源来看,普渡科技的招聘中也有大量海外岗位,包括销售、技术运营等岗位,所涉及的语言也有七八种。 其次,找到更多市场的普渡科技还面临一个问题,即如何保障订单。根据媒体爆料为了想换取大量市场,普渡科技开启了“分期付款”的模式。比如和代理商签2000万的合同,对方只需要付10-20%的首付就可以。转换直营模式后,销售和客户签单依然延续了这种方式,2万的合同给五六千的首付就行,对于能否正常回款,公司并不追究。 短期内这样的销售模式,确实会带来可观的订单量,但如果长此以往的使用这种模式,便会产生坏账的风险,而且对公司的现金流状况而言,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从公司内部来看,国内和海外市场的共同推进,要求的是对应管理和组织架构的过硬能力。但是普渡科技在这方面略显薄弱,根据爆料者表示,普渡科技的入职引导和管理培训存在不足。张涛在两个月前曾表示,“去年年底思考,作为一个早期的初创公司,我们应把重点放在业务上,不应追求管理的完美,否则会盖过业务,有点舍本逐末。” 两个月前还在表示不应追求管理的完美,两个月后张涛在内部信中说道,“过去公司做的经营管理决策肯定有不好的地方。” 实际上,此前关于普渡科技管理层面的问题就已经显现,今年年初,张涛在公司群内的激进言论被曝光,根据记录显示,张涛在群内发布了产品宣传视频,并配了一个红包,要求员工领了红包点赞。结果领红包的人很多,点赞的人却很少。 张涛要求不点赞的员工退回红包,并用了过激的表达方式。 事情迅速发酵后,张涛公开道歉,在信中他表示,作为公司的CEO,我在此事中的处理方式确实存在问题。“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永无止境,但是我一直在努力学习和进步。” 快速跑马圈地的普渡科技,也确实做出了成绩,根据咨询公司CIC灼识报告研究显示,普渡科技以全球累计出货量超4万台的数量,成为全球累计出货最多的商用服务机器人厂商。由此可见,烧钱换市场的策略确实能掀起涟漪,但是在管理层面并没有拿出与之匹配的能力。这也是普渡科技不得不开始裁员的原因之一。但是抛开普渡科技自身的问题,从行业来看,商业机器人目前面临着什么样的状况? 商业机器人难“商业化” 在全员信中,张涛也提到不止普渡科技,商业机器人全行业都未实现盈利,从商业本质讲,截至目前整个商业机器人行业都还未达及格线。 这似乎是所有AI企业的共同命题。 从表面看,商业机器人应用场景丰富,商业化落地有着明确的路径。但另一面,不同的落地场景,面临不同的定制化需求,加上商业机器人相比于家用机器人,面临工作环境复杂多样、效率要求更高、安全要求更高等诸多难点,是服务机器人中技术壁垒较高的细分领域之一。 并且机器人行业整体仍处在早期阶段,核心技术包括环境感知、运动控制、人机交互等也在不断迭代研发中,种种原因叠加,商业机器人研发成本高企。张涛在今年5月的一次采访中曾提到,普渡科技在很多地方开子公司是因为业务和合规需要。比如因为业务需要,在成都、上海、北京设有研发中心。 同行科沃斯曾公开过2021年研发投入的数据,其表示,为了提供全场景服务机器人产品与服务使其研发投入不断加码。2021年,科沃斯研发投入金额达5.49亿元。 虽然普渡科技没有公开过自己的研发费用,但融资的金额用途都包括了研发,在今年年初的产品发布会上,普渡科技也表示,今年仍计划将继续投资研发商用服务机器人,基于“多功能、多场景”的战略布局继续在商用领域横向发展。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35.8亿美元,2016~2021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11.5%,全球市场保持增长,服务机器人成为重要支撑力量,其市场规模预计达125.2亿美元。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增长最快的机器人市场。 广阔的市场,让不少企业嗅到了商机,盒马鲜生、、海底捞等企业也纷纷涌入餐饮机器人赛道,希望分一杯羹。商业机器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在这些互联网大厂和餐饮公司挤进赛道的同时,房产巨头的也跨界杀入,成立千玺机器人集团,同时在线下开设了拥有机器人全流程服务的机器人餐厅。 激烈的竞争迫使商业机器人企业烧钱换市场,普渡科技就是在融资后疯狂拓城招人。 这也拉低了盈利能力。 正如张涛在全员信中提到的那样,“公司运营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商业本质,靠主业赚钱。公司活着,本质是靠经营活着,而不是靠融资活着。”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特定养老储蓄产品 已在五城正式开售
- 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有了人选!央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余文建已出任党委书记
- 住建部:让住房公积金业务更加好办易办
- 俄副外长:现实迫使日本放下“原则”与俄合作
- 深圳部分区“全域管控”系严重误读
- 中意财险总经理被罚!涉违法聘任不具有任职资格的人员、内控管理不健全
- 3倍杠杆买银行股!两大V吵翻天:“疯子”、“你不懂”!
- 刚刚!一个大利空,一个大利好!
- 国资委批复行业协会转型申请 中钢协成为首个试点
- 光伏强势反弹,原因是什么?要止盈吗?
- 又一险资巨头\
- 韩国:近半女性初婚年龄为30-39岁,首次超过20-29岁群组
- 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期间,金融街建设与发展30年展览开展
- 百度正式发布全球首个独立元宇宙解决方案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国内国换机周期预计增加到34个月
- Web3从业者,进入冷静期
- 快手对广告大盘保持观望,开放淘宝京东外链对GMV贡献有限
- 外交部:坚决反对少数国家对中国采取歧视性的入境限制措施
- “李湘前夫”、“钻石大王”,豪掷千万泡女明星!被20万压垮......
- 陈明永、沈炜、刘作虎,谁是段永平的“真分身”?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