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青评论:让焦虑被听到,防疫也是一场“心理战”!

中青评论:让焦虑被听到,防疫也是一场“心理战”

时间:2025-07-09 16:29:50 来源:簸土扬沙网 作者:知识 阅读:417次

疫情之下,心理战人们需要心理和精神上的中青支持。

备受关注的评论上海疫情之中,市民的让焦心理状况得到了外界的高度关注。据澎湃新闻日前报道,虑被有上海市心理热线接线员表示,防疫最近和疫情相关的也场来电数量明显上升,占总数的心理战百分之七八十。在本月初,中青这位接线员值完一天夜班后发现,评论当天接到的让焦来电都与疫情有关。疫情之下,虑被上海市民寻求心理咨询乃至心理援助的防疫需求上涨,已经是也场不争的事实。

当下,心理战上海的防疫压力较大,很多人都长期处于精神紧绷状态,也有不少人陷入焦虑和迷茫。人们需要倾诉和陪伴,尤其是那些独自隔离在家的人,当他们突然要面临与平时不同的生活方式,情绪上难免会有起伏。这些情绪积压久了,就容易演变成心理问题,甚至危害身体健康。

从民众的反映来看,首先需要被关注的心理问题,就是面对疫情时的恐惧与不安。上海疫情来势汹汹,确实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很多居家隔离的市民,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新冠肺炎病毒在上海的传播速度与波及范围,也让不少人感到不安。

但是,我们更要看到,除了对病毒本身的恐惧心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是困扰上海市民的重要心理问题。面对长期的封控,一些市民的心理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的淡定应对变成难以言说的焦虑。在媒体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来自市民的真实心声:“一开始我心态很好的,觉得封一两个礼拜,也没啥……结果发现买不到菜了,确诊人数又一直在增加,才意识到大事不妙。”还有人不停询问:“我会不会被封控?封了之后会怎么样?”接听心理热线的人,当然不能断言疫情形势的变化,只能从心理辅导的角度,给予求助者必要的安慰,以及情绪上的合理引导。

这些情绪和心理上的疏导与慰藉,可以帮助处于压抑和焦虑状态下的求助者获得内心的平静。精神上的健康和情绪上的稳定,对人的正面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只有减少精神创伤和心理问题,才能防止疫情对上海市民造成“二次伤害”,才能更好地鼓舞人心,让人获得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从心理学上讲,负面情绪并非一日产生,长期积压的负能量,对人的身心伤害是巨大的,往往也是难以在短期内消除的。因此,这些接听心理热线的专业人士,更多发挥的是“心灵按摩师”的作用,他们和在医院为患者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一样,都是疫情防控中不可忽视的角色。

对此,我们还要注意到,心理咨询师自身也需要得到必要的心理防护。在防疫过程中,他们倾听了很多负面感受,也承担了不小的心理压力。对他们的情感关怀和生活支持,也是十分必要的。

撰文/黄帅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 北交所首个半年报披露季收官 6家公司净利超亿元
  • 统一收费标准本月执行,北京各小区充电桩定价仍不规范
  • 美国劳动力短缺,亚马逊派人到中学招工
  • 全球最大水泥制造商Holcim考虑出售印度业务
  • 社科院高培勇:中国市场主体规模大活力足 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知乎香港IPO筹资1.06亿美元
  • 山西邮政局紧急发文:所有邮件快件都要实现6面消杀
  • 坦克300暂停生产,车辆交付推迟
推荐内容
  • 英特尔芯片代工业务负责人将离职
  • 俄媒:俄军无人机将自动识别北约装备 数秒即可完成
  • 快讯:券商股异动拉升 国盛金控涨超8%
  • 悦刻:电子烟监管过渡期(9月30日前)内,将遵照指引正常生产经营
  • 今年前10个月上海进出口总值3.46万亿元,同比增长5.3%
  • 法国广告巨头阳狮集团一季度营收增长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