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9家公司出手回购,回购金额创历史新高:市值管理重要手段,但忽悠式回购、掩护股东减持屡见不鲜
回购那些事儿。司出手回市值式 作者 | 紫枫 编辑 | 小白 股权回购一般被认为是购回购金管理购掩上市公司向市场传达公司股票被低估的信号,达到稳定股价,额创给予投资者信心的历史目的。 而且,新高鲜股票回购并注销也会被看作是重手现金股利的替代方式,能提高股票的段但东减每股收益。 即使许多公司回购目的忽悠护股是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长期已发行股份数量不变,持屡但其回购行为能减少短期的司出手回市值式流通股数,且预设的购回购金管理购掩业绩指标是投资者评估公司未来发展势头的重要参考。 恰逢2022年初至今,额创A股市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历史调整,许多上市公司的新高鲜市值大幅缩水后,纷纷公布了回购方案。重手2022年3月证监会也向市场发出了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增持回购力度的信号。 风云君统计了今年上市公司的回购数据,找到一些有趣的数据与各位老铁分享。 已回购金额显著高于以往同期 截至今年5月21日,除了激励性股权注销以外,2022年共有588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回购方案或者已经用真金白银进行回购。 其中,有459家公司今年有至少一次的回购行为,还有129家公司仍在筹备中。 根据“吾股”大数据系统显示,今年已回购金额达691.4亿元,超越2021年同期的539.3亿元,是2020年同期284亿的2.4倍,表明面对市场的下跌,A股上市公司的回购行为明显增加,并成为A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手段。 在回购目的上,全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多达283家,占比为48.1%;全部注销以减少注册资本的公司仅为57家,占比为9.6%。剩余上市公司会把部分股权用于员工激励,其余注销。 从回购进度看,已经完成回购计划的有202家,占比达34%;正在实施的有256家,占比为43.5%。还没开始的只有22.5%。 忽悠式回购 忽悠式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在没有正当理由(如股价长期高于当初设定的价格导致1年内无法完成等)的情况下,未完成回购计划中设定的金额下限就宣布结束,而且耗资很少,完全是“打嘴炮”。 风云君简单列示几家今年实际完成比例远低于方案下限的上市公司: (600321.SH)在2001年上市,主营业务是人造板和房地产,“吾股”评级最新排名为4378名,倒数之列。 最近几年扣非净利润呈现半死不活的状态,2020年巨亏,基本变成“壳资源”股。 2021年3月,正源股份发布回购方案,拟回购股权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逆回购金额在0.5-1亿之间,价格不超过2.3元/股。 自2021年3月的1年时间内,正源股份的股价基本在1.86-2.23元/股的区间波动,极少出现超过2.3元/股的情况。 然而,2022年2月下旬,正源股份宣布终止回购,实际仅回购166.02万股,耗资350.6万元,仅完成回购方案规定下限的7.64%,并找出一堆理由推卸责任,如大宗原材料大幅上涨;偿还到期债务;商品预售款受影响等。 该公司难看的吃相连上交所都看不下去了,下发问询函,要求公司说明没有完成回购的合理性。 情况相似的还有(600077.SH)。 宋都股份在1997年上市,主营业务是房地产,“吾股”评级最新排名为4411名,也是倒数之列。 该公司的瓜不少,风云君此前也发布过相关研报,明确指出公司“钱不够”的事实。 2021年1月,公司发布回购方案,拟回购金额在1.3-2.6亿之间,价格不超过4.61元/股,用于股权激励。 然而,宋都股份果然没钱,仅回购了约800万元,完成计划下限的6.15%。 而宋都股份的董事长兼总裁俞建午早已“劣迹斑斑”:早在2021年1月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并在12月末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没收违法所得3679.3万,并处以1.1亿元罚款。 由于信披违规和回购金额太少等问题,宋都股份、俞老板和董秘近期均收到两封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并且在今年4月22日收到纪律处分决定书。 掩护重要股东撤退 由于协议转让和大宗交易减持需要找到接盘方,要求相对苛刻,因而在二级市场减持一直是A股的主流减持方式。 毕竟在很多上市公司眼里,割韭菜才是A股市场最旱涝保收、最没有风险的独门好生意。 因此,回购时常被用于为重要股东的大额减持“保驾护航”。 今年这么干的上市公司也不少,风云君以(601778.SH)和(603918.SH)为例。 (一)刚解禁不久,原始股东们就快跑光了 晶科科技在2020年5月上市,主营业务是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和运营,“吾股”评级最新排名为3166名。 其中,碧华创投持股11.78%,MEGCIF Investment 6 Limited(以下简称“MEGCIF”)持股9.95%,靖安县中安晶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以下简称“中安晶盛”)持股5.36%。 上市刚满一年,上述股东待股权解禁后,毫不犹豫地发布减持计划。 由于新能源,尤其是光伏板块在2021年风光无限,三位原始股东的减持基本没遇到阻力,2021年下半年合计减持了4.6%股权,套现了10.26亿元。 然而,在2022年,晶科科技的股价被大盘带到沟里去了,年内最大跌幅接近腰斩,这无疑给原始股东们的减持带来很大阻碍。 早在2021年8月,晶科科技“未雨绸缪”地发布回购方案,拟回购1-2亿元,价格不超过9.2元股。截止2021年末,公司已回购约5530万元。 在公司回购的“助攻”下: MEGIF在2021年12月-3月初减持1%股权,套现2.78亿,持股比例下降至4.91%; 碧华创投在2022年2月22日至3月3日再度减持1%股权,套现2.08亿,持股比例下降至8.35%。 而在2022年前两个月,公司再度回购了6498万元,与三位股东的减持时间较为重合,随后3-5月再无回购动作。 (二)控股股东两轮减持套现1.5亿元 金桥信息在2015年5月上市,主营业务比较玄乎,是做智慧场景和智慧建筑的解决方案,“吾股”评级的最新排名为1502名。 该公司的规模较小,2020年的收入刚破10亿元大关,2016年至今扣非净利润累计为3.11亿元。 虽然财务表现每年小幅增长,但即使把全部利润都分掉,也就相当于从蚊子腿里找肉吃,根本配不上我大A上市公司这一“金字招牌”的风采。 于是,自2017年起,董监高陆续开始减持,直至2021年6月,连控股股东金国培也忍不住了,第一次发布减持计划,在3个月内减持了2.35%股权,套现了6244.5万,持股比例下降至21.9%。 金老板这时候发现,还是减持好啊,减持2.35%股权就相当于公司辛苦干1年的利润,割韭菜果然才是最好的生意! 于是,金老板在今年2月末再度发布减持计划,拟减持3%股权。 今年2月末刚好处于金桥信息近期股价的最高位,随后一路下跌,最大跌幅接近4成。 再苦也不能苦老板啊!为了掩护老板撤退,公司开始回购股权,在3月初至5月11日期间回购了2283万元。 金老板抓紧时机,在3月3日至5月10日减持3%股权,套现8664.6万元。 两轮减持合计套现1.5亿元,接近上市公司6年累计净利润的一半。 嚯,有这么好的制度,这还干什么实业啊! 全员持股的风云君们恳求杨老板,向着A股上市,冲啊,带我们发财啊! 看一些正经的回购方案 风云君把回购金额从高到低排序,其中接近10亿元的公司有: 回购金额靠前的公司基本上是各行业的巨头,“吾股”评级的最新排名大多比较靠前,财务质量优秀,是A股最有实力的一批公司。 (一)回购本意是助推股价上涨 宝钢股份(600019.SH)的回购金额相对最大,达36亿,回购力度也强,占流通市值的比例达2.5%。 2021年1月,宝钢股份发布回购方案,拟用不超过40亿元回购4-5亿股,回购价格不超过8.09元/股,将用于股权激励。 宝钢股份实施股权激励的原因,可能是当时业绩增速创下近年来最好的记录:2021年一季度至三季度的扣非净利润增速分别达213.5%、293.6%和69.5%。 公司认为主要原因是国内经济全面复苏,下游行业需求旺盛,钢材价格持续大涨。 在业绩利好的刺激下,宝钢股份的股价出现大涨,回购股权实际上助推了股价上涨。 2022年1月18日,公司累计回购了4.86亿股,耗资35.98亿元,回购均价为7.4元/股。 然而,自四季度开始,公司单季度经营数据转差,扣非净利润同比大跌45.3%至25.2亿元。 于是,股价从9月份起掉头向下,下挫超40%至回购价以下,坐了一轮“过山车”,此时回购股权的作用从助推上涨转变为稳定股价。 (二)本轮回购金额远超2019年 自从顺丰控股(002352.SZ)在2021年一季度预告中宣布净利润预亏10亿元以来,股价一直处于跌跌不休的状态,最大跌幅达47%,几近腰斩。 具体原因可阅读风云君当时的解读。 而这家快递龙头的运营数据和财务表现一直是二级市场关注的焦点。 在关键指标单票收入的同比变动上,在2021年6月首次转正,和分别在7月、8月转正,顺丰控股直至11月才首次转正,比其他对手都延后。 而从单季度财务表现看,顺丰控股通过并购和内生性增长,规模在不断扩大,最近5个季度的营收维持双位数增长。 但受限于资源投入大、行业竞争等压力,2021年前三个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均为负数,直至2021年四季度才恢复增长,2022年一季度由于基数为负,同比大涨203.4%。 风云君在上个月发布顺丰业务和财务表现的最新跟踪,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阅读。 2022年3月初,在顺丰控股的股价创出本轮回调的新低后,公司发布回购方案,拟回购金额在10-20亿元之间,回购价格不超过70元/股,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仅过去了两个月,公司已回购2864.3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0.59%,回购资金约为15.06亿元,平均成交价为52.59元/股。 这一次回购的力度远超其2019年的回购方案,当时顺丰控股在2019年3月25日-4月9日期间回购了3.95亿元,接近当时回购方案的资金上限(4亿元)。 有意思的是,上一次顺丰完成回购方案后,股价触底反弹,随后掀起一轮飙升行情,区间涨幅超3倍。 这一次顺丰控股的回购能“摸”到股价的底部吗? 风云君也颇为好奇。 (三)两次回购效果拔群 迈瑞医疗(300760.SZ)在2021年和2022年均有一次回购动作。 2021年8月20日,迈瑞医疗放量暴跌17.05%,原因是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突然发布了省级检验试剂带量集采公告,涉及体外诊断领域最大的细分市场化学发光领域。 体外诊断类产品占迈瑞医疗营收超3成,而机构对医药“集采”两个字向来神经紧绷,因此投资机构争先恐后地抛售,把股价砸至14个月新低。 为了稳定股价,8月26日,迈瑞医疗抛出一份回购方案,回购金额多达10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400元/股。 紧接着,在8月31日首次回购就买了5.4亿元,第二天又回购4.6亿元,成交均价在325元/股附近,两天股价小幅上涨3.8%。 迈瑞医疗稳定股价的目的达到了,股价随后还小幅上涨至390元/股附近。 随后,从12月初至2月11日,创业板指下跌了21%,迈瑞医疗的股价跟跌超20%,并在2月9日跌破2021年回购的成本价。 2月11日,迈瑞医疗再度抛出10亿元的回购方案,并在当天就回购了2.85亿元。 8个交易日后,迈瑞医疗完成回购方案,随后的股价走势在回购成本价附近窄幅震荡,同期创业板指的最大跌幅达25%,可见回购的效果非常显著。 除此之外,迈瑞医疗的股价这么抗跌,可能与业绩进入稳定的增长期有一定关系。 迈瑞医疗的营收增速长期稳定在20%附近,但与2016-2020年相比,2021年至2022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显著放缓至20%附近,这也是其股价自2021年初至今进入宽幅震荡的主要原因。 虽然增速下滑了,但净利率从2015年的11.7%增长至2021年的31.7%,盈利能力明显增强。 风云君认为,降低业绩高增长预期,提高企业盈利能力,这种转变其实对企业的长期经营是有利的,这也是迈瑞医疗能攀上“吾股”评级第3名的重要原因。 回购已经成为质地优良的行业龙头管理市值的重要手段,且部分公司的效果相当不错,譬如顺丰控股和迈瑞医疗。 但注意,这里强调的是质地优良。如果不清楚哪些公司的财务质量优秀,可以在市值风云APP的“吾股”评级上搜索,查看最新排名。 从风云君的统计来看,擅长资本运作、吾股排名靠后的公司发布回购方案,可能与“看好公司的未来”无关,而是为了蹭概念,稳定短期股价,甚至是掩护重要股东撤退等。 结果往往是仅完成回购方案的下限,终止回购的公司也不少。 如果想了解更多回购的套路,建议多上市值风云APP阅读相关研报,在社区与风云君交流A股套路。 研报提要: 股票回购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也要分类来看: 质地优良的行业龙头回购有得有失。从宝钢股份到迈瑞医疗再到顺丰控股,回购有的能有效稳定股价,有的则效果似乎并不理想。 今年忽悠式回购的公司同样不少。宋都股份和正源股份被下发问询函。 慎防企业出手回购是为了掩护重要股东减持,这样的案例有哪些? 实际业绩是回购能否稳定股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与市值风云APP“吾股评分”结合是最简单的判断方式。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中欧基金:发挥资本市场优势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 为加强品控 对零部件探伤 特斯拉上海工厂拟新增两台射线设备
- 罗氏VS石药,流感神药专利战谁会是最后的赢家?石药仿制容易销售难,被指“不守武德”,产品商业化前路未卜
- 因虚列费用 天安财险一支公司被罚30万元
- 26个重大医药健康产业项目落地昌平
- 特斯拉年内首次降价!最高降3.7万,Model Y“冷光银”省8000,交付周期大幅缩短
- 旷视助力多家全球top级新能源企业打造智慧物流解决方案
- 胡汉舟:能源保供有力有效 消费结构继续改善
-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在这些领域想办法、谋实招、促实效!陈吉宁调研虹口区
-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70269亿元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 行业利润率进入周期底部,TCL科技三季度净亏损3.8亿元
- 通胀猛于虎!Q3发布盈利预警的英国上市公司创金融危机来最多
- 卡塔尔世界杯揭幕战正式打响
- 前9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收窄,9月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转降
- 凯迪拉克、悍马、雪佛兰多个车型将亮相第五届进博会
- 第三季营收净利双降 片仔癀跌停 年内累跌47%
- 执业昊志机电2021年年报审计工作存在七大问题 立信所及2名CPA收警示函
- 支持实体,减费让利!平安银行三季度报告今日发布
- 对标特斯拉 全球最大车企考虑更新电气化战略 大象转身能否如愿?
- 超十年公募老将吕慧建:3100点之下“击球点”变多,股价时钟滞后于基本面时钟的医药、生猪养殖板块值得关注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