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评雪糕刺客:市场应读懂背后的消费者心态
半月谈评论员 郝娴宇 这个夏天,半月“雪糕刺客”这个词火了。谈评态潜伏在便利店冰柜里的雪糕消费诸多品牌雪糕,看起来其貌不扬,刺客也没有标价,市场当顾客漫不经心拿起来结账时却遭遇价格的应读“致命一击”,这样的懂背高价雪糕被人们戏称为“雪糕刺客”。 由“雪糕刺客”一词引申,半月关于雪糕价格的谈评态话题也频频登上热搜榜,引发一众网友共鸣:“当代雪糕的雪糕消费价格有多离谱”“不认识的雪糕不要轻易拿”“五块钱以下的雪糕有多好吃”……在吐槽雪糕价格让人“高攀”不起的同时,社交平台上还掀起了一阵童年雪糕“怀旧风”,刺客人们越来越怀念小时候好吃不贵的市场平价雪糕,也积极寻找各种高价网红雪糕的应读“平替”。 从跟风种草网红雪糕,懂背到回归购买平价雪糕,半月社交平台上关于雪糕消费的讨论转变,反映出人们对网红雪糕的热情正逐渐褪去,消费也渐趋理性。雪糕是从何时开始变得这么贵的?除一部分雪糕确实是因原材料价格上涨而略有溢价之外,绝大多数高价雪糕背后都少不了网络营销的推波助澜:花哨的包装、奇葩的味道,迎合了少部分人的猎奇心理和跟风心态;达人种草、直播带货,推高雪糕的推广成本;跨界联名、囤货惜售,部分品牌雪糕被“炒”到价格翻倍。如此种种,正推动雪糕价格一路水涨船高,挤压着平价雪糕的生存空间,收割着普通消费者的钱包。 不可否认,随着经济和行业市场的发展,雪糕外观和口味的不断创新让消费者的选择更加多元,满足了人们日益个性化和健康化的消费需求。某些网红雪糕的走红也一度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成为人们分享心情、情感沟通的载体。但当网红品牌营销风口过去,人们实际消费体验较平价雪糕并未有多少提升时,高价雪糕自然也就失去了竞争力。 消费者对高价雪糕开始“不买账”,本质上还是由于某些高价雪糕价格虚高,缺乏性价比优势。雪糕作为夏季最常见的冷饮,好吃不贵还是大多数消费者选择购买的第一原则。雪糕产品创新必须建立在保证性价比的基础上,一味追求营销推广和高端定制而忽视产品品质,注定无法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给高价雪糕“降降火”,相关部门也应对市场上的雪糕定价标准进行监督与规范,鼓励更多低价优质产品进入市场,防止过高的雪糕定价扰乱雪糕市场、“刺伤”消费者。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孔雀城:今年已完成70个项目复工,持续推进房源交付
- 点火就着的粉条是加了“胶”?
- 英央行推迟第二批国债出售时间,以免与中期财政计划公布日期撞车
-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发布前三季度业绩,归母净利润234.95亿元 同比增加13.1%
- 小米集团:第三季度经调整净利润21.17亿元,同比减少59.1%
- 营收4458亿!华为前三季利润率6.1%…徐直军:符合预期
- 中银协:建议商业银行从五方面着力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
- 是谁导演这场戏,在这孤胆角色里?竞业达股价“通天梯”,旱地拔葱狂涨250%:久旱逢甘露,游资鸿门宴
- 苹果谷歌被指移动生态双寡头垄断,英国启动第二阶段反垄断调查
- 曲江文旅前三季度净亏损1亿元,正推进风景名胜区雁荡山项目
- 鼓励跨境融资 央行上调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 三六零2022年前三季度收入69.35亿元 净亏损19.64亿元
- 柳州东投5000多万票据逾期,表示预计本月底前将陆续结清
- 美元回落令风险资产反弹 华尔街却警告:还没看到美元拐点
- 两年来首次,美国得州天然气价格跌至负值!
- 长实集团10月27日斥资1627.65万港元回购36万股
- 美债收益率再探高位 互换合约显示9月升息75基点概率超过七成
- 上海医药前三季度股东应占净利48.14亿元 同比上升7.35%
-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发布前三季度业绩,归母净利润234.95亿元 同比增加13.1%
- 亚马逊跌2% 即将发布三季度财报
- 搜索
-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