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是区块链的一段弯路吗?
但是块链web3中的区块链系统呢,实际上大致就进步了三代: 比特币(2008)→以太坊(2013)→Solona(2018)等新公链。弯路 而且上述三代公链,块链并不完全是弯路一个发展承接的关系。比特币依然是块链世界的底层资产,最大的弯路资金池。几乎所有主流平台都要找它跨链,块链而以太坊次之。弯路 比特币“事实性”地统治了web3整整13年时间。块链之所以说这是弯路“事实性”的,是块链因为这个时间甚至远远长于区块链web3概念存在的时间。 这是弯路因为比特币是一个超级技术吗? 显然不是,在目前的块链技术条件下,比特币的弯路系统显得原始而笨重。相比于目前简单高效的块链中心化交易系统,比特币几乎是一个Dos级别的产品。web3世界每年要花费巨大的成本,来维持比特币的增长系统和交易系统。 抛开你之前根本买不到的显卡不谈。今年上半年有研究机构统计,目前人类仅在比特币挖矿这一件事情上,每年就要耗费1490亿度电。 如果你对1490亿度电,没有什么特别的概念,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类比: ·按我国人均生活用电量是878度(2020年)计算,相当于1.7亿中国人一年的生活用电,相当于1.5个三峡大坝的发电量。按照国家排名,它与越南相当,大概在全球排名第25位; ·如果按照我国8毛钱一度的社会电价均摊,相当于1200亿人民币电费。这意味着仅比特币挖矿转换的社会电力成本,就与我国2020年公有云市场总规模相当,等于A股市场6个月的印花税; 但如此耗费资源的一套庞大交易系统,它的交割效率却像回到了“电报时代”。 每一笔交易需要8-10分钟的等待时间,才能完成货币交割。 在交割过程中,还将顺带产生一笔不菲的“手续费”(Gas)。这笔手续费将用来支付矿场用来购买显卡、电费的账单和满足挖矿产业链的巨额利润。 这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割裂感: 一方面,web3在尝试讲述美好的技术愿景,但落地的方式却笨重不堪;另一方面,web3在不断推动区块链的落地发展、大谈自己在IT发展中的革命性角色。 但当真的考察时web3技术时,它甚至无法对自己最陈旧的技术动刀。反而任由一个笨重技术框架,在主流价值观都在讨论环境保护、区域贫困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吞噬掉人类的资源。 它只对异己革命,却缺乏进行基本的自我革命的能力,这似乎不是一个“革命者”该有的精神。 web3的“城市更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矛盾?这与web3独特的技术发展逻辑有关系。 web2时代的数据系统,像是一个不断成长的小孩。 以IOS为例,苹果公司可以通过热更新、甚至整体系统迭代,来不断让IOS系统处于持续的算力升级版本。所以每一代新手机的发布,都会有新的IOS系统出现,进而让手机终端的体验可以匹配不断发展的硬件算力。 这就是所谓的安迪-比尔定律,硬件提高的算力,会被软件系统迅速吃掉,进而实现软件和硬件的良性滚动增长。 像安迪-比尔这类可预测的发展模式,让整个web系统呈现了一种技术发展的秩序感,解决了算力冗余带来的效率停滞,同时也推动了整个web软件层面的大繁荣、保证了web世界两条腿的协同发展。 但是web3的逻辑却不同,它的发展像是大城市的扩张。 这与其鲜明的去中心化属性有关系。当比特币诞生以后,就成为一个独立于任何实体的数据体,没有任何一个实体可以给比特币打补丁。 所以web3的开发者只能通过在比特币基础上做一些嵌套,或者干脆重新修一个技术更先进的链,然后通过跨链的方式把两个链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后来的以太坊和Solona。 这与我们过去几十年大城市的城镇化建设很像。 比特币像是城市中的老城区,类似北京东城区胡同。随着北京的发展,人口规模开始攀升,胡同的交通显然无法容纳北京现代都市的通勤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城市更新”。 但老城区的拆迁成本高昂,它不仅会付出庞大的资金代价、法务成本,还会破坏老城市的风貌。更重要的是,在web3世界里,我们甚至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对“城市”负责的管理者来执行这项操作。 所以我们会在望京、通州、西二旗等地,按照完全满足现代性城市需求的规划方式,依次建立不同的新中心。 这些新城市的规划、交通容量相比胡同都有了显著的改善,也有更好的发展潜力。所以很快他们就成为了新兴企业和新产业白领阶层聚集的地方。相应的,“地产价格”,也就是币的价格也有了上升。 而两个城区之间呢,则通过快速交通网络(跨链)联系在一起,实现资源相互流通。 于是老城区的人会去新区买房、工作甚至创业,享受更好的发展条件;而新区人民赚了钱了,也会去购置老城区的“学区房”,图个安稳。 而这就是目前web3中不同链条之间的竞争格局。比特币是基石,价格最高而相对稳定。即便DeFi灰飞烟灭了,它也会是web3中最后一个崩盘的非稳定币。 但老城区的住房虽然矮小、配套也老旧,但对住房和商铺等空间需求又很旺盛。于是就会出现类似的“群租房”、“违建加盖”等“城市乱象”。 在web3世界,一些嫌弃技术效率太低、底层延展性差的人,会在资产的基础上做一些嵌套。但这些“加盖房”带来的问题,可能会超过对过时规划的危害,也算是完美融合了web2和web3的缺点。 比如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大流行以后,就会有F-NFT(可拆分NFT),用同质化的代币思路,来拆解非同质化的代币…… 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 去中心化金融)流行的时候,就会有CeDeFi(Cenctralized DeFi中心化的“去中心化金融”)出现,来帮助钱包简化用户持有货币时遇到的麻烦,并逐步建立自己的衍生品体系。 这大概是独属于web3世界的,奇特的技术景观。 如果一个不了解的人,看到这些相互矛盾的技术名词时,大概会觉得web3和自己总有一个神经失常了。 而由于比特币过于庞大、沉淀资产过于多,以至于web3无法抛弃比特币。这在中心化网路中是很难想象的,庞大存量用户规模在web2一直是技术的加速器、却在web3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减速器,迟滞了底层技术迭代在web3世界中的速度。 web3到底该属于谁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地理的城市更新,实际上带来了财富在物理空间上的不平衡。这是物理空间本身的局限性带来的,是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世界性难题。 作为一个互联网的数字技术,它“人为地”创造这个“难题”。 它在没有“领土”的互联网生态中,真正意义上创造出了一套“领土”。我们在《web3:赛博资本主义的诞生》中,其实也已经讨论了类似的内容。我们认为这是先入者对后入者的变相资源垄断。 而正是这种带有“垄断性”的愿景,吸引了大量投机者的加入。 这导致这套“记账式解决方案”形成了一种畸形: 它的存在原本是为了打破中心化节点的垄断,但却形成了新的去中心化的垄断; 而相比于前者可以用监管等手段、代码规范和升级加以调整,后者在底层代码的意义上更加积重难返; 它原本是为了下一代互联网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但现在却成为了服务少数投机者的工具,至今难以开发出哪怕一款全民性的Dapp软件。 也许有人会质疑这种观点,在他们看来区块链已经拥有了数亿的广义上的参与者,它本身已经拥有了足够庞大的用户群体。 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它的用户结构,就会发现其实没有那么简单,web3的参与者在阶层属性上有极高的同质性: web3的参与者中,几乎全部都是由城市的中产阶级及以上的,现代资产阶级参与。即便有X2N游戏的最普通劳动者的参与者,他们也都是处在游戏最边缘的位置。 而“中产阶级狂热”并不是一个理所应当的事情,也不能简单归因于中产阶级的信息接收能力更强。 以X2N为例,在过去的十几年互联网发展历史中,它原本是大量下沉软件的“签到”和“分成”工具。比如拼多多“走路赚钱”、阅读软件和短视频的广告分成,目标都是海量的下沉市场。 但现在,X2N显然已经成为了web3目前最成功的应用之一了,两群人在平行宇宙里,干着差不多的事情。 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StepN的奖励数万倍于拼多多走路,玩法还要比拼多多复杂数百倍。而拼多多起码有逻辑严密的、基于平台日活的算法效率逻辑;StepN则是在做一场近乎用户与用户之间的零和游戏。 像StepN一样,web3创造了大量复杂的、专属的名词,营造出了一种精英感;涌动的资金,让财富的刺激维度几何式的增加。这两者的结合,让中产阶级玩家拥有了“洞察未来,又获得财富”的双重快感。 相比之下,底层劳动者既没有参与投机的金钱,也没有办法很快建立起对这套陌生体系的信任。 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中产阶级狂热”。普通投资者的“狂热”背后往往隐藏着极强一致性的价值观: 他们都有一点积蓄,同时又崇拜金钱,是自由市场的信徒,认为钱可以解决人生中存在的大量“不舒适”。 他们几乎是DeFi完美的目标人群。 我们在《web3:一场概念的游戏》与《web3:赛博资本主义的诞生》其实大量强调了,web3根植于一种私有产权保护的价值观。web3强调通过彻底的数据私有化,来解决web2中遇到的困顿。 而还有什么比那些强烈金钱崇拜的中产阶级,对于完美的私有财产制度有更加敏感的情感诉求呢? 这种情感诉求,实际上利用了部分中产阶级底层的不安全感与在现代社会中的惶恐,没有什么人比他们更清楚自己在经济体系中,带有的深层次的不确定: ·“狗屎工作”的泛滥:每天不知意义的忙碌会带来极大的痛苦; ·无数种“阶级跌落”的方式:疾病、失业、诈骗、失败的投资、落后的子女教育、上涨的房地产税和通货膨胀,都会带来极大的家庭恐惧。 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种痛苦,但目力所及的解决方案只有“上岸”,实现所谓的财富自由。 而在web3中,对金钱的崇拜还会加上一层技术崇拜的外衣,让这种崇拜看起来更有道德感——人人都知道世界首富马斯克要改变人类,但谁还记得现代火箭发明者叫做罗伯特·戈达德。后者对人类的贡献,不应该次于前者,但收获的崇拜显然不在同一个量级。 没错,DeFi给了他们虚幻的答案和短暂的安慰。 但这种“答案”迟早会到达一个拐点的: 如果web3的参与者依然保持极强的同质性,那么吸引资金的规模与参与人数越来越多,未来潜在的玩家就会越少。游戏从一个增量模型,彻底沦为一个存量博弈的赌场。那么只有真正的早期玩家,可以从中获利。 忘掉Token吧 无论是web3的支持者,还是批评者,都认同区块链技术应该服务于人类的整体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良品铺子遭高瓴“清仓”,三只松鼠被IDG“抛弃”,零食赛道不香了?
- 4月,欧股的翻身月?
- 中方将对美方哪些人实施何种制裁措施?外交部回应
- 男子吃到长毛发霉双汇鱼肉火腿肠 消费者:不要赔偿 就想查出问题 我给他1000都行
- 董小姐没有退路
- 没出京却被健康宝弹窗“误伤”,怎么办?
- 4月首批券商金股来了!猪肉股再度现身榜单,投资双主线提前看
- 税务总局:聚焦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新部署 再推16条便民办税缴费新措施
- 浙江完善惠民保:争取两年实现省级统筹,推进制度可持续发展
- 新华保险:个险新业务价值下滑35.6%,发力第三方财富管理
- 破产重整新规正式发布实施 进一步拓宽多元退出渠道
- 随行付2021年交易规模同比增长14% 分润却减少6800万
- 光明日报:1.2亿年薪研究冷核聚变,为何有人信?
- 比亚迪与北欧最大公交运营商Nobina签订30台大巴订单
- 台本土确诊与外来输入病例创今年新高
- 视频|宝洁“翻车”了,因一篇文章道歉,如何正确打开与女性用户的沟通方式?
- 专家:国企估值偏低 亟需完善契合国企特点的估值方法
- 白宫宣布美国史上最大战略油储释放计划:半年里每天释放100万桶石油
- 内幕交易嫌疑坐实?1.7倍牛股终止重组收购比克动力,锂电“梦碎”早有征兆
- 金融消费行为调查:近七成00/90后使用过信用卡分期服务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