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美联储再加息75个基点 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可控!

美联储再加息75个基点 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可控

时间:2025-07-09 10:50:15 来源:簸土扬沙网 作者:休闲 阅读:196次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刘 琪  见习记者 韩 昱

北京时间7月28日凌晨,美联美联储公布了7月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储再策影会议声明。根据声明,加息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75个基点,个基国货至2.25%-2.50%之间,点对符合市场预期。币政

至此,美联美联储年内已连续4次加息,储再策影6月份至7月份连续2次加息75个基点,加息累计达到150个基点,个基国货创1980年代以来最大幅度。点对此外,币政声明显示,美联委员会将按5月份发布的储再策影《减少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的计划》延续既定的缩表进程,致力于使通胀回落到2%的加息目标。

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美联储虽然加息75个基点,但是整体表态和展望都透露出未来加息放缓的信号。从未来的加息路径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操作对我国货币政策及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不大,而且呈边际减弱趋势。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7月份的利率决议措辞基本与6月份相同,但在声明开头,美联储言辞明显较以往偏鸽派,侧面承认经济下行风险,称“近期指标显示,支付和生产都出现疲弱现象”。

从近期数据看,美联储的激进加息确实已经对消费、投资产生了明显的抑制。另外,据美国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最新预测,2022年二季度美国实际GDP环比按年率计算将萎缩1.2%,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陷入“技术性衰退”。

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结合7月份欧洲央行11年来首次加息就以50个基点起步来看,尽管衰退预期愈发强烈,但是预计美联储将延续加息路径。不过在此次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上调75个基点后,美国政策利率已达到2.25%-2.50%区间,处于广泛认为的“中性利率”水平。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物价的粘性和经济数据的恶化可能会让美联储政策目标有所调整,并较大幅度放缓加息节奏。

“考虑到美联储逐步进入加息中后段,利率环境进一步收紧,美联储通过适当放缓加息节奏,尽量降低政策紧缩对经济复苏造成严重冲击。”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过,后续的加息节奏还需要关注未来的通胀数据,如果8月份通胀再度超出预期,不排除美联储在9月份加息75个基点或更多。

此次加息落地后,美股尾盘出现较大拉升。截至当地时间7月27日收盘,道琼斯指数收报32197.59点,上涨1.37%;纳斯达克指数收报12032.42点,上涨4.06%;标普500指数收报4023.61点,上涨2.62%。但多位分析人士表示,对后续美股走势仍持谨慎态度。

“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因为此前有炒作此次加息100个基点的预期,部分投资者将加息75个基点视为‘利好’。但此次加息之后,风险资产市场必然继续出现资金外流,美股短暂反弹不具有持续性。”萨摩耶云科技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美联储延续加息路径的背景下,美元有望维持强势格局。多位专家表示,强势美元对人民币或构成一定波动,但不会改变人民币稳定的基本格局,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可控。

周茂华表示,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加之我国外贸保持韧性,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强,跨境资本有序流动,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等,人民币有望成为全球最稳定货币之一。

瑞银证券中国利率策略分析师夏愔愔认为,我国货币政策取向仍以国内宏观经济情况为主,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不会对我国货币政策基调形成干扰。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 意大利内阁通过2023财年预算法案 侧重于应对能源危机
  • 19款海淘奶粉抽检40%不合格 严重可致智力低下
  • 2019年度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调整
  • 重庆润龙牲畜养殖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拟报批公示
  • 人社部李忠:个人养老金的实施一定要让老百姓看得明、看得懂、好操作
  • 重庆主城区公租房6月14日摇号配租 即日起可申请
  • 关于解除梁平城区部分区域临时管控的通告(2022.11.16)
  • 重庆第二期五星经纪人亮相 以专业引领房产经纪人新面貌
推荐内容
  • 深交所总经理沙雁:今年深市已有24家公司强制退市 接近过去三年数量总和
  • 中考即将来临 家长如何助力中考?重庆一中老师们提了这几点建议
  • 渝中区这些医院可以网上就诊或预约,扫码就行!
  • 重庆主城近400所小学2019年划片范围超全整理(巴南区)
  • 小米总裁王翔谈高端战略复盘 清库存耗费成本初见成效
  • 重庆中招”非重庆市教委官方公众号 警惕其发布不实招生入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