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景顺赵耀庭:欧美需求放缓拖累亚洲出口,中国将为亚洲经济提供缓冲
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David Chao)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青亭 北京报道 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专访赵耀洲出洲经欧美可能纷纷陷入衰退的景顺济提背景下,中国因时因势优化调整新冠疫情防控措施被视为“2023年最重要的庭欧经济大事”。 近期,美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求放中国以前对全球增长的缓拖贡献约为35%至40%,尽管去年的累亚表现不尽人意,但其很可能从2023年中期开始发力,口中并再次帮助推动全球增长。国将供缓她强调,为亚中国从动态清零政策走向复常可能是专访赵耀洲出洲经今年全球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 2023年全球经济将呈现怎样的景顺济提走势?美联储政策调整将带来哪些影响?中国经济反弹的幅度将有多大?人民币对美元能否继续走强?A股市场能否继续回暖?欧美经济不景气将如何影响亚洲经济?针对这些问题,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David Chao)近期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庭欧书面专访。 赵耀庭认为,美需今年全球经济走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联储于年中的求放某个时间点按下加息的“暂停键”。当前的关键问题是,美国经济会否在收缩阶段陷入衰退,以及核心通胀是否会继续回落至美联储的目标区间,这一点仍未明朗。他预测,美联储可能在2月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上再加息50个基点。 面对居高不下的通胀,西方发达经济体纷纷持续加息,这不可避免地造成经济放缓,并波及亚洲等地区的出口前景。赵耀庭说,近来数月,亚洲出口显著下滑,中国、韩国等主要出口地区首当其冲。鉴于2023年出口前景持续走弱,工业生产可能受到影响。但他强调,中国经济重启应可通过商品贸易和境外旅游两方面为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缓冲。 谈及中国经济的复苏进程,赵耀庭表示,2022年底,中国经济增长受疫情影响有所放缓,但放缓幅度并没有市场预期严重。“近期发布的中国12月及第四季度经济数据好于预期,这印证了我此前的观点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可能出现上行惊喜,超出预期,投资者应会继续看好中国开放,并将其视作2023年亚太区市场唯一最重要的催化剂。” 他认为,一旦此轮疫情结束,中国经济可能会在消费的带动下迎来渐进但重大的反弹。他指出,疫情期间,家庭储蓄持续累积,去年超额储蓄约至人民币2万亿元,与此同时,自疫情开始以来银行存款增长近50%。随着人们对可自由支配物品的信心改善,他们可能会开始消费这些储蓄,并将部分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或国内股市等其他资产。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前景,他认为,近期,内地股票已出现回暖,仍有上行空间。“我要强调的是,中国家庭累积有超额储蓄,我们从未见过银行在长时期内保持如此高额的储蓄。同时,利率处在历史低位。这一强有力的组合意味着中国资产价格将持续上涨。如今的中国股市和2020年6月美国经济重启后的美国股市有异曲同工之妙,即在低息环境下散户投资者持有大量现金,这将带动股市大涨。” 美国通胀会迅速下行,美联储今年将停止加息 《21世纪》:回顾2022年,通胀无疑是全球经济的关键词。虽然主要经济体不断加息,但通胀压力始终存在。目前,美国的通胀数字于第四季度初现缓解迹象。展望2023年,美国的通胀会快速回落吗? 赵耀庭:尽管通往持续复苏及新经济周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通胀似乎正在朝目标发展并且呈下行趋势。商业库存持续增加,货币供应增长大幅放缓,而且随着抵押贷款利率上升,住房成本下降。疫情引起的供应链中断情况有所好转,这说明通胀可能已在2022年6月见顶。 过去几个月,美国通胀预期大幅下降,目前已回落至美联储认为的“舒适区间”。重点在于,尽管我们预期通胀会迅速下行,但估计仍会高于此前2009-2019年经济周期的水平。 《21世纪》:当前,全球市场关注的焦点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是否会发生转向。美联储加息进程是否已经步入收尾阶段?具体来看,还有多少加息空间?今年美国经济是否会进入衰退,如果是,会是怎样的衰退?美国是否会在今年开始降息? 赵耀庭: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12月的会议上如期将加息幅度从75个基点降至50个基点,上调联邦基金利率至4.25%-4.5%区间。美国发布的最新季度经济预测概要“点阵图”显示,最终利率预测中值升至5.125%。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的态度相当强硬,突显出服务业价格压力仍然较大。此外,他还重点强调劳动力市场吃紧导致工资增长“远超”通胀目标所对应的水平。可以理解,美联储不得不降低预期,以免金融环境过早放宽。 我们预期,随着全球经济周期从萎缩向复苏阶段过渡,未来一年至关重要。这主要取决于美联储在2023年年中的某一节点按下加息暂停键。但很明显,我们无法确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要到何时才会确定无需继续收紧政策。尽管大幅加息,美国经济却意外坚挺,但由于美联储可能出手干预,这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劳动力市场仍然强劲。随着金融环境放宽,实质工资增长逐渐转向正面。即便如此,劳动力市场反应滞后,金融环境收紧一般需要9个月之后才会对就业数据产生影响。 市场看好中国经济,人民币有望持续走强 《21世纪》:展望2023年,中国同海外经济走势将有怎样的不同?从经济政策、防疫政策的角度来看,今年的经济形势跟去年相比会有哪些不同?中国宏观经济面会发生哪些变化? 赵耀庭:市场十分看好中国开放,尽管全国各地疫情仍面临不确定性。作为出行指标的交通拥堵指数低于正常水平,这与其他亚洲经济体相似,“疫情余波”的感染导致开放初期经济活动会有所下滑。 但无论如何,先于预期开放会在初期过后带来强劲的消费反弹。中国家庭在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存款持续累积。与此同时,随着房地产行业低迷导致抵押贷款相关的借款减少,新增家庭贷款受压。 显然,今年政府的工作重点是促增长。不过,一旦经济状况更为稳固,货币和财政政策预期将有所回撤。 《21世纪》:人民币汇率去年受美元加息影响出现了一轮疲软走势,在年末的时候出现了一波快速升值。您如何分析近期人民币汇率强劲的上涨势头?这轮强势反弹的势头能否延续? 赵耀庭:尽管中国国债和美国国债之间存在利率差异,但中国的开放正值美国等其他主要经济体放缓之际,仍可能推动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强。自11月初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升6%左右,预期还将继续走强。从投资角度来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短期存续期产品,例如一年期中国政府债券或短期可转让定期存单。 中国经济为亚洲其他国家提供缓冲 《21世纪》:今年欧美主要经济体纷纷面临衰退风险,亚洲经济将受到怎样的影响?中国经济前景向好将给亚洲带来怎样的推动作用?除中国外,哪些亚洲经济体今年可能表现出色?本轮美联储快速加息导致很多新兴市场本币大幅贬值,增加了债务负担和再融资风险。今年,哪些亚洲经济体可能会出现债务危机? 赵耀庭:面对居高不下的通胀,西方发达经济体的央行持续加息。我们看到,央行们的努力终于取得成果,通胀似乎正在朝目标发展,呈下行趋势。尤其是,需求明显放缓,但服务业通胀粘性依然较高。由此,近来数月亚洲出口显著下滑,中国、韩国等主要出口地区首当其冲。鉴于2023年出口前景持续走弱,工业生产可能受到影响。但是,2023年年中以前,各国央行在2023年的某一节点暂停加息和中国的开放可能成为亚洲出口企稳的有力催化剂。 中国(内地)加速开放应可通过商品贸易和境外旅游两方面为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缓冲。中国香港、新加坡和泰国有望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而且旅游开支可能飙升。中国开放有望推动商品需求暴涨,尤其是石油,可能会推高油价。对于亚洲部分国家而言,净影响可能基本持平。但我们认为,总体而言,这将对亚洲区域内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预计,2023年亚洲任何经济体(斯里兰卡除外)都不会陷入债务危机。自亚洲债务危机以来,亚洲经济体发展愈发成熟,经常帐户余额较之前更加稳健。尽管在2022年美国加息周期期间,亚洲货币表现逊色,但亚洲多地央行一直与美国同步加息,而且已收复了截至2022年年底的大部分损失。 (作者:郑青亭 编辑:和佳)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金融租赁“看上了”新能源商用车 年内多家企业布局
- 非法网络IP代理乱象调查:月付10元就能“漫游世界”
- 马斯克 “取消交易”威胁奏效 推特同意开放数据库供其核查
- 能源价格助推美国通胀刷新40年纪录 美联储加息压力增大
- 海报|这十年,北京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
- 检出禁用药物!台湾石斑鱼被暂停输入大陆
- “罗永浩称仍要收购苹果”登上热搜,网友:苹果要欠多少亿?
- 教育股集体爆发,新东方涨超13%,中信证券:在手现金充裕支持公司转型
- 潘功胜:持续健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 安徽省地矿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夏导春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迈吉客科技创始人伏英娜:AI和CG是构成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CG是颜值,AI是才华
- 山东证监局原局长冯鹤年被查,落马部下临退休“逃逸式”离职
- 作为本届世界杯顶级赞助商,卡塔尔能源有多壕?
- 中美防长进行双边会谈 美媒:五角大楼希望开设更多对华热线
- 违规兼职,协议分成,广发证券罚单引来思考
- 河北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已抓获两名犯罪嫌疑人
- 文旅部等多部门:引导露营营地规模化、连锁化经营 孵化优质营地品牌培育龙头企业
- 横琴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业留抵退税超1.3亿元,税惠红利“活血”科技创新
- 华宝基金周晶:三季度油价将继续高位震荡 美股美债对A股的影响较弱
- 江苏银行北京分行多措并举保障疫情期间金融服务不打折
- 搜索
-